此二维码将于3:00后失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协会工作
再生胶的困境与破局:迈向绿色循环的未来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1    作者: 无    来源: 本站 订阅

山西安泰飞环保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俊安

在全球资源紧缺与环保压力双重挑战下,再生胶产业作为橡胶资源循环利用的核心环节,既承载着资源再生的使命,又面临着技术、市场与政策的严峻考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再生胶生产国,年产量已突破4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70%。然而,行业仍深陷“小、散、弱”的困境——40%的企业因环保问题限产甚至停产,77.8%的产能利用率远未达理想水平。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竞争在低碳方面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欧盟《绿色新政》将再生胶纳入强制采购清单,倒逼中国产业升级。如何在环保约束与成本压力下突围,构建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现实困境:环保高压、技术瓶颈与市场困局。

一是环保仍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部分省市因空气质量不达标,对再生胶企业采取“一刀切”关停,导致10%的企业全年停产,67.5%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仅维持在50%-80%。中小企业技改成本激增,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二是技术瓶颈带来的低端同质内卷。再生橡胶要走向高端化,实现从填料向原料的转变,还任重而道远。当前的生产工艺,在提升再生程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和不足,行业还需要继续创新发展。乘用车轮胎回收再生技术一直未得到有效突破,乘用车的胶粉和钢丝分离还还不理想,乘用车轮胎的资源化利用率亟待提升。

三是废轮胎回收体系粗放原始,造成阶段性原料短缺。国内90%的废轮胎依赖个体回收,无序竞争导致规范企业胎源短缺,原料价格较2020年上涨超800元/吨,而再生胶售价涨幅仅300-500元,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特别是废丁基内胎的价格,今年以来完全处于失控状态,认为炒作因素明显,已经到了危害整个行业发展的程度。

二、破局路径:技术创新、政策协同与产业升级。

首先,要不断的进行技术革命,实现从“高能耗断硫”到“分子级再生”,从填料向原料的转变。要从再生橡胶的再生机理上狠做文章,探索更加科学实用的再生技术,在性能上,实现再生橡胶的原料化,生产上,实现降能增效,在品质上,实现多品质类,根据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再生橡胶。

其次,利用好政策驱动与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大势谋求发展。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25年废橡胶综合利用率达85%,再生材料在轮胎中掺混比例提至30%。RCEP框架下东南亚再生胶关税从8%降至零,推动中国出口量从2025年35万吨增至2030年80万吨。  

第三,主动做好产业协同与高端应用拓展。要主动对接上下游,要主动去研究再生橡胶的应用要求,以应用指导生产,以更好的再生橡胶优化橡胶制品的应用体验和产品安全。主动实现再生橡胶的定制化、多样化、多品类化生产。

三、未来图景,实现从“黑色污染”到“绿色资产”转变。

再生胶的可持续发展需在环境、经济与社会维度实现平衡,再生橡胶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要实现这个行业价值,就需要我们要不断加大高质量发展底色,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去实践从“黑色污染”到“绿色资产”转变。环境效益:每吨再生胶减少3吨CO₂排放,若2030年全球产能达1000万吨,年减排量相当于种植1.5亿棵树。经济效益:再生胶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高品质再生胶更是推动行业从“低端回收”向“高端制造”转型。社会价值:中国“城市矿山”项目建成23个废橡胶处理基地,创造超10万就业岗位。

山西安泰飞环保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橡胶工业园区,是当地橡胶协会的发起企业。志力于科技创新,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当仁不让。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再生橡胶的生产销售,在公司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总能领先一步进行转型升级,公司率先实现了清洁生产,生产工艺科学先进。公司尤其注重产品质量,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以高品质的再生橡胶服务市场,也得到了市场普遍认可和好评。以自身努力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内涵。

结语:循环经济的中国答卷

再生胶产业的困境,实则是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的缩影。当技术突破消弭性能差距,当政策红利打通回收壁垒,当市场需求拥抱绿色材料,那些堆积如山的废轮胎终将蜕变为各种绿色低碳轮胎和应用在高山公路、日常生活中的橡胶制品。这条路虽布满荆棘,却承载着资源永续的终极智慧——唯有以创新为矛、以协作为盾,方能铸就黑色污染到绿色资源的涅槃之路。